今天是:
首页 > 党的建设 > 基层党建
人民日报: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变
【发布时间:2015-05-07 阅读次数: 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

 在党的组织体系中,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设在社会的基层单位,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形式,是党的组织基础。从党的各级组织的功能上讲,一般分为决策、执行和服务三个大的方面。十六大以来,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尝试和创新。其中,如何转变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创新十分引人关注。

    在功能定位上,从领导型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转变,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服务上。十六大以来,各地广泛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。比如,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,创新党员联系、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;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、党员承诺、设岗定责、结对帮扶、党员义工、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,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、接待群众等制度,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;城乡党组织积极组织协调有关方面为农民工提供就业、社保、住房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服务,组织开展关爱农村“留守儿童”、“空巢老人”活动;完善党员考评办法,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、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。也就是想群众所想,急群众所急,办群众所需,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。

    适应基层组织功能转变的需要,基层组织建设上大力推进党务公开。要服务好群众,离不开党内公开。推进党务公开,进一步扩大了党员的知情权,进一步深化了党员的参与权,完善了党员的选举权和表达权,加强了党员的监督权。知情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,参与是民主的重要渠道。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后来的一系列文件中提出,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,其中重要目标就是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。实践中,许多党组织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,实行公示、听证等制度,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,而“重大决策征求意见”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党员群众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的决策权。实践证明,党务公开适应了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新格局,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进一步实行切实有效的党内监督,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协调解决利益冲突,及时化解社会矛盾,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。

    再者,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,构建起服务型党组织的长效机制。几年来,各地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,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,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,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,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、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、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,哪里就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使基层党组织真正起到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的作用。

    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和人民群众相接触,因而基层党组织就成了人民群众认识党、判断党的直接窗口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,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出发,不断创新,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变,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、吸引力和战斗力,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,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